我们的茶界可真会玩,像捧明星一样地把名茶一个个捧红,普洱茶、铁观音、大红袍、金骏眉、白茶,这些都红过。其中,最传奇、最富有戏剧性的当属普洱茶和金骏眉。但现在已经没人在朋友圈里晒金骏眉了。如今晒茶还能吸睛的,唯有“牛肉”。
今年茶市疲软得很,可“牛肉”的价格却一涨再涨,几乎成为“高端岩茶”唯一的代名词。
“牛肉”红到了什么程度?
不仅卖岩茶的卖“牛肉”,卖红茶的卖“牛肉”,连卖普洱和观音的都把“牛肉”摆在了店铺最显眼的位置;
茶叶包装店里写着“牛栏坑肉桂”或者“牛肉”的包装袋和包装盒琳琅满目,且销量都是杠杠的;
没喝过“牛肉”,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喝过岩茶,不是“牛肉”,你都不好意思晒到朋友圈;
办个茶会,只要说喝的是“牛肉”,立马逼格,让人踏破门槛;
茶客、茶店之间斗茶撕逼,最爱“肉”搏战,最后多以“牛肉”来压阵;
“牛肉”都按泡卖,如果人傻钱多地买一斤,绝对“壕”。
……
同为武夷山正岩核心产区“三坑两涧”的茶,但“牛肉”的锋芒早就盖过了其余的“两坑两涧”(尽管它们也是业界公认的、最硬最正的岩茶山场),更是把武夷岩茶四大名枞甩出好几条街去。
“牛肉”一“泡”成名后,其它的“肉”也都在一夜间冒了出来。
“马肉”(马头岩)、“龙肉”(九龙窠)、“狮肉”(青狮岩)、“虎肉”(虎啸岩)、“鹰肉”(鹰嘴岩)、“猪肉”(竹窠或猪仔洞)、“鬼肉”(鬼洞)、“水肉”(水帘洞)……武夷岩茶已然是“肉肉”的天下。各地慕名的茶客,更是孜孜以求,以喝遍各种“肉”为目标。
“牛肉”的火热,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牛栏坑的山场。山场硬,意味着先天“出身好”,生在其中的茶树,已是“赢在起跑线上”了,再加上高超制作技艺,更是出类拔萃了。
但是,整个牛栏坑的茶园面积,约60亩,而且肉桂品种只占一半。每年“牛肉”最佳采摘期至多4天,并且采茶、制茶全程手工,根本不可能高产,成品最多也不过是多斤。
于是,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到:市面上充斥的“牛肉”,有大多半是山寨的。
这一幕多么像当年的金骏眉啊,山场硬、品质高、产量少正是它们的共性。金骏眉曾经创造了“满城尽是金骏眉”的奇迹及天价“神话”,而且它“富贵不相忘”,带着整个红茶家族“致富奔小康”,惠泽范围很广,从武夷山、福建乃至全中国,都掀起一阵“红”潮,绿改红,乌改红,黑改红,几乎各大产茶区都有自己的红茶。更重要的是,全国上上下下的茶企、茶庄、茶农,都借着这股红色“东风”,狠赚了一把。
但是,五六年过去了,金骏眉的繁华成一梦。争相追捧的风光究竟都去哪儿了呢?
不得不承认,人类是一种非常喜新厌旧的动物。那些年一起热烈追过的金骏眉,尽管品质更稳定了,价格更理性了,且还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它却风光不再:人们从纷纷拜倒红茶裙下,到卖出白菜价再到乏人问津,态度°的急速大转弯,大有“色衰爱弛”的悲凉,就连一起“致富奔小康”的红茶“家族”也随着红茶热的“退烧”而渐渐冷却。
归根结底,还是产业自身出了问题。
反观当下红得发紫堪比“红烧”的“牛肉”,也是以点带面,带动了肉桂“家族”的兴盛,甚至到了一“肉”遮“天”的地步,让人产生武夷岩茶被疯炒的错觉。
现实却是,即使是“马肉”、“心头肉”等和“牛肉”的价格都差一倍,其他山场相对欠硬的半岩茶、洲茶,以及其他品种,价格甚至连“牛肉”零头都不到。即便再物廉价美,也很难卖得动。
一边是被炒得虚高的单品茶价,一边是日趋疲软的大宗茶价,悬殊巨大,势必失衡,从而导致整个行业不健康发展。
完全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如果“牛肉”热退潮了,势必又有“新秀”、“新宠”崛起,把“牛肉”压倒、推翻,直到把它“拍死在沙滩上”。到那时,茶市又是一片哀鸿遍野,惨目忍睹。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因此,如果把“牛肉”所代表的武夷岩茶比作一座金字塔,无疑,“牛肉”是位于塔尖的佼佼者。但是,“牛肉”的“塔基”并不牢固,剖开来看,全都是美丽却易破的泡沫。
道理很简单,只有“基石”稳固——产业健康、市场有序,“金字塔”才会屹立不倒。否则,泡沫一旦破裂,“金字塔”就会轰然倒塌,被“压死”“压伤”的,除了茶商,更多的是茶农。
今天备受追捧的“牛肉”,会成为下一个“金骏眉”吗?
--END--
本文系「不止()」原创,转载请署名,并注明出处。感谢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手术好海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