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区”正强力推进小苦荞产业化开发之路
苦荞加工车间 李吉银摄
每年30万元扶持加工企业
未来3年后,“两区”将争取建成荞产业示范园和4万亩规范化种植基地到2020年种植面积达5万亩,荞产业产值达1亿元以上,使“两区”成为昆明北部县区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苦荞种植基地和荞产业加工基地,带动昆明乃至云南荞产业发展日前,昆明市农业局和“两区”城乡统筹局联合组织省市苦荞及县区技术人员齐聚红土地苦荞种植试验基地及深加工基地现场,共同为“两区”小苦荞的产业化之路出谋划策
目前,昆明市农科院已经和云南金荞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在“两区”红土地镇共同打造500亩的苦荞科技研发基地,进行苦荞产业的研发,包括新品种引苦荞茶种类选,栽培技术研究,示范推广,技术培训等各项工作红土地镇镇长张天华表示,力争用三年的时间,把辖区种植面积提高到3万亩,把小苦荞做成大产业
为此,昆明市农科院依托粮作所荞麦研究室现有平台,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寻求荞麦的帮助和支持,把苦荞良种选育、种植技术提高、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作为一项重点课题来研究
记者从现场获悉,目前,由昆明市农科院从外地引进的11个苦荞品种在红土地镇草海子村试验基地长势良好,已进入灌浆至成熟期,预计9月初试验可以全部结束
苦荞学名鞑靼荞麦,主要生长于海拔1700~2600米的山区或半山区,具有生长期短、耐寒、耐瘠薄的特性苦荞营养价值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赖氨酸、不饱和脂肪酸、维苦荞茶加工生素b 2、钾、铁、钙、镁、硒、黄酮类化合物、苦荞芦丁等,对促进人体生长发育、防辐射、抗癌、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作用
“两区”小苦荞产业也得到了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两区”城乡统筹局局长陈福贵透露,从今年起,“两区”每年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安排不低于30万元用于扶持加工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品牌创建
省农科院生物研究所荞麦研究王莉花就很好看“两区”苦荞产业的发展前景她表示要在“两区”建设最优质的苦荞繁种基地,并按国际市场的要求实行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原生态苦荞食品,辐射带动周边苦荞种植户,走产业化开发之路,做强做大这项高原特色产业
目前,“两区”苦荞种植主要分布在红苦荞茶栽培方法土地镇、联合乡、凤合镇等乡镇高寒山区,常年种植量在3万亩以上,总产量约为3300吨左右,辖区内有苦荞加工企业5家,每年可加工苦荞原料1万吨以上,产品主要有苦荞茶、苦荞营养面、苦荞米等,产品供不应求特别是企业投产后,苦荞价格从原来的几毛钱一公斤提高到3元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种荞的积极性其中部分农户还通过精耕细作,亩产也由原来的100多公斤增加到300多公斤
从牲畜饲料到绿色食品
云南种植苦荞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由于产量低,适口性差,山区群众通常只把苦荞作为马铃薯、玉米轮作的过渡性作物来种植,管理粗放,广种薄收,产量非常低,除少部分加工成面粉自食外,多数用来酿酒和作为饲料喂养牲口,很难体现它的商品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苦荞茶产区对绿色食品需求越来越高,苦荞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逐步被人们认识,苦荞相关产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我们5家公司的年需求量为1万吨左右,照现在的发展趋势,靠本地种植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希望周边乡镇村民共同推广种植面积,实现共同致富的目的”源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元表示,下一步还将探索苦荞秸秆、荞叶、荞壳等废料的充分利用,让苦荞的全身都变成宝,使农户的利益达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