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苦荞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严格意义上来说应该算作是一种炒米茶
深得中老年人喜爱在昆明市场,各种各样的苦荞深加工产品已逐渐进入视野,大型超市的货架上、街头专卖店内,来自省内外企业、知名或不知名企业开发的苦荞产品开始规模化地亮相
另外,加工企业弱小,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加工量少、销售收入少以及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等方面而且,加工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难以支撑苦荞产业快速发展对技术的迫切需求
此前,由于其产量低、口感苦等原因,苦荞茶特有的营养价值未被发掘,一直以来都处于粗放种植的状态
“生态的,就是最好的”这是许多消费者时下普遍的心理反应,也是国内茶叶生产业追逐的目标而苦荞茶,正是裹着这股旋风而来
目前省内有十几家大大小小的企业涉及苦荞行业,但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成规模的企业并不多就全国而言,目前四川的苦荞产业开发走在前列,但其原料也有部分来自云南
“苦荞茶是由苦荞的种子苦荞米,经过筛选、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最终成为冲饮品”昆明一家生产苦荞茶产品的企业负责人介绍说
或许还需要几年时间的发展
目前,国内苦荞茶还缺乏统一的国标,其品牌目前实行的是企业标准,主要根据芦丁(生物类黄酮)含量来评定分级,如四川凉山等地就实施了苦荞茶地方标准
苦荞茶或成后起之秀长期以来,云南主要是作为苦荞原材料供给地,本地的苦荞企业并不太多,不过目前苦荞企业也开始步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云南虽然是苦荞大省,但相关产品仍未得到充分开发显然,苦荞茶前景广阔,有望成为苦荞家庭的后起之秀
老板张浩说,喝苦荞茶很实惠,大多在60元/斤,但是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茶叶,所以其高性价比吸引了很多顾客,特别是中老年人
一股苦荞茶销售的浪潮正在市场上掀起,云南昆明的大街小巷一夜之间冒出众多苦荞茶专卖店
目前苦荞茶在云南多数仅限于一些专卖店和街边小摊位售卖,并没有进入高档的品牌茶叶店销售生产厂家大致都集中在苦荞的产地:贵州、四川、云南和山西等地,作为苦荞的主要产区之一,云南大多数地方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山区、半山区都可以种植苦荞
在业内人士看来,苦荞茶的品牌知名度不高,树品牌意识有待加强,优质的品牌不仅代表商品的质量及市场定位,还代表独特的个性与品位
在昆明市西园路,一家苦荞茶专卖店内摆放着许多瓶装的苦荞茶供免费品尝,有黑色、黄色的苦荞茶,也有专门针对女性、老人而研发的苦荞茶
苦荞产业化发展,可谓是产地、消费地两头利好,基于产品多样性的发展潜力,将会吸引更多的省内外投资商关注云南的苦荞产业
以苦荞种植大市昭通为例,当地现有近10家苦荞加工企业,年加工苦荞约1万吨,占全市苦荞总产量的18.1%,年销售收入约3000万元
苦荞产品的开发自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但多为低端产品,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在云南省则是近一两年才兴起的
在种植上,苦荞主要种植在高寒山区,基本都是老品种,种植技术粗放,自然灾害频繁,对苦荞产量的威胁很大
由于市场认知度有待提升,苦荞产品的市场销售仍显平淡,苦荞产品要发展成为螺旋藻那样的知名产品,
正如有企业人士称,要做大做强苦荞产业,还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用股份制、专业合作社、公司+农户、引进风险投资、产学研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夯实原料基础,高起点建设一批现代化食品加工龙头企业
苦荞的加工产品由最初的苦荞米、苦荞面粉发展到现在的苦荞茶,从简单加工到深加工,效益成倍增长,所以,苦荞茶的发展之路其实也是苦荞的发展之路